8月30日,华厦眼科(301267)与上海大学落实战略合作,旗下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正式挂牌上海大学首家眼科附属医院,同时成立“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眼科研究所”“上海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创新平台,双方将通过优势资源互补,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合力打造眼科医疗创新高地,共同探索眼科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上海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生物医药工程、生物材料、智能医学等前沿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华厦眼科是深耕眼科领域二十余载的连锁医疗集团,已构建完整的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此次旗下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正式挂牌上海大学附属医院,标志着上海大学优质的科研教育资源与华厦眼科深厚的临床实践将高效对接融合。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表示,此次与华厦眼科共建附属医院和眼科研究所是上海大学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工交叉和产学研融合的关键举措。双方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创新与企业临床资源优势,聚焦疾病机制研究、精准诊疗技术、智能医疗器械等前沿议题,实现“科研赋能临床、临床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构建“科研-临床-产业”无缝衔接的创新生态,共同推动眼科诊疗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刘志敏处长指出,医工交叉是医学创新发展的关键方向,上海大学与华厦眼科的深度合作,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实践,体现了上海大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前瞻布局,也展现了华厦眼科在眼科领域的专业实力与社会担当。他期待双方不断凝聚智慧,在医疗服务、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出丰硕成果,助力国家教育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华厦眼科副总裁张昊志表示,与上海大学深度合作,是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医教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眼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华厦眼科及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及患者服务水平。目前华厦眼科已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四十多所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共建合作关系。2025年上半年旗下9家医院获院校产教融合平台挂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眼科医疗人才及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和技术革新。
同步成立的“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眼科研究所”,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型材料等前沿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校方向华厦眼科开放共享全国一流的医工交叉实验室,企业则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双方共同开展眼科及相关学科研究,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共享成果”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华厦眼科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刘祖国教授称,期待依托上海大学强大的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一起攻关眼科领域技术难题,加速创新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同时将华厦眼科丰富的临床资源转化为培养未来眼科英才的沃土,为培养高层次眼科人才提供支撑。
当天,上海大学正式聘任刘祖国、华厦眼科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孙兴怀、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郭海科为特聘教授;同时,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的10位专家分别获聘教授、副教授。双方将共同构建高水平人才梯队,携手打造眼科医学教育与科研创新高地。 此次合作不仅着眼于学术与临床的深度融合,更将公益关怀延伸至更广泛的教职工及校友群体,创新眼健康服务普惠模式。当天,“上海大学全生命周期眼健康关爱项目”启动。未来上海大学附属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将定期安排眼科健康服务进校园,并为上大师生及校友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和专属就诊休息室。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郭海科介绍,双方还将联合举办校园眼健康公益筛查与科普讲座,联合开发社会培训项目,共同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延,服务基层群众。

从挂牌成立附属眼科医院,到构建人才共育体系,再到共建科研学术平台,此番与上海大学携手,不仅是华厦眼科布局“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双方贯通产学研用的一项战略部署。通过以临床问题驱动科技创新,以创新成果反哺临床诊疗,形成从需求到研发、从成果到应用的价值闭环,为眼科医疗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与高校、产业及社会各界的多层次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推动更多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