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龙飞)近期,网络上关于透明质酸(亦称“玻尿酸”)的应用引起热议。透明质酸的应用过时了吗?在医美注射中导致的“馒化”究竟是何原因? 7月23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祁佐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带头人姚敏教授,就近期热议话题进行了解答。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要“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和生产工艺设计开发”。专家们表示,对于透明质酸等原料要建立科学的认知。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祁佐良教授 “透明质酸”过时了?因其优势特性正被广泛应用于各民生领域 “透明质酸,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玻尿酸’, 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多糖类物质,在皮肤和关节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还有抗衰老、关节润滑、组织修复等功能,因此被视为良好的填充剂,正在被广泛运用于整形外科、骨科、眼科等领域。” 祁佐良教授介绍,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透明质酸就从动物体内被提取出来,作为关节润滑剂等进入医学领域;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突破,分子交联技术的应用让透明质酸在体内存留时间延长,成为医美注射充填剂的核心材料之一。如今,经过数十年迭代,透明质酸已形成高度交联、中度交联、低度交联及非交联等多个品类,适配鼻唇沟充填、颈纹改善等不同美容场景需求。 “2025年6月,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发布的全球美容/整形手术调查报告显示,在医美非手术方面,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注射占比最高,约占非手术类总数的7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带头人姚敏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带头人姚敏教授 “除医美领域外,透明质酸的应用已延伸至多个民生与医疗场景。”姚敏教授介绍。 “在护肤领域,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之一,良好的锁水性使其成为保湿补水产品的核心成分,从面膜、面霜到喷雾,几乎覆盖所有基础护肤品类。医疗方面,在外用领域,透明质酸凝胶是慢性伤口敷料的理想选择,其既能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还具有低免疫原性等特点,避免引起伤口炎症反应;在骨科领域,对于关节炎症引发的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可有效缓解炎症、润滑关节,成为骨科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不仅如此,在科研领域,透明质酸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透明质酸多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如今国产透明质酸质量已达国际水平,价格更亲民,极大降低了科研成本。”姚敏教授表示。 “馒化”是玻尿酸的问题吗?根源在于不规范的操作和其他物质, 网络上偶见求美者称“注射玻尿酸导致脸部馒化”等言论,对此,祁佐良教授介绍,“‘馒化’并非透明质酸这些医美材料的问题,根源在于不规范的医疗操作。” 祁佐良和姚敏教授均表示,所谓“馒化”,多因注射过量、注射层次不当所致。“部分不良医疗机构或医生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过度注射等违规行为。比如,本该少量多次注射的部位被一次性注入超量材料,导致皮肤过度膨胀;或因操作层次错误,使材料在皮下堆积形成凹凸不平。更有甚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其他的材料假冒玻尿酸填充,进一步加剧风险,将其归罪于透明质酸是错误的。” “生理盐水注射过量都会导致肿胀,何况其他成分?”祁佐良强调,合法合规的透明质酸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若操作规范,透明质酸能自然融入皮肤组织,实现美容效果。 安全可降解仍是医美“硬标准”!透明质酸可降解更放心 “医美成分是否可靠,核心在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平衡。作为人体细胞外基质的天然成分,透明质酸可以完全降解,注射后会在体内逐步代谢,避免了不可降解材料如石蜡油、硅凝胶等物质带来的长期安全隐患。”祁佐良教授表示。相对的,如果过度追求体内维持的持久性,应用不可降解或降解不全的材料,那就像给身体装了‘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材料移位、结节等健康问题。” “医学领域的共识是,选择安全、能完全降解的材料,只要其在有效期内发挥作用即可。” 祁佐良、姚敏教授强调,无论是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还是其他美容成分,都各有其适用的场景,不存在“万能”的产品。“比如,做鼻唇沟填充,多选高度交联的透明质酸,它的支撑性强、维持时间长;除颈纹则选择非交联的透明质酸,能达到抚平皱纹的效果。在改善眶下泪沟、黑眼圈方面,多选择胶原蛋白,因为其乳白色能遮盖皮下色沉……关键在于医生根据求美者的具体需求和解剖特点,科学选择最匹配的产品和技术。” |
“外卖大战” 的硝烟尚未散尽,电商巨头们已将目光投向医
蔡霞主任。(来源:信网 记者 顾青青 摄) “‘美’的改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