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已经发现,情绪差的时候,脸色会变得暗黄、粗糙,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对劲。 大量科学研究发现,70%的人会以躯体健康受损的方式来消化不良情绪,而「皮肤」就是愤怒、恐惧、忧伤等情绪的一个出口。 好的心情会让皮肤容光焕发,不良情绪则会通过影响皮肤拉低颜值。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提醒你7种与情绪有关的皮肤病,并教你如何不让皮肤跟着情绪“受罪”。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 杨希川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王飞 皮肤状态与情绪息息相关 人的情绪行为和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管辖,下丘脑上通大脑皮质,下通脑垂体和其它神经组织,是调控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中枢。 人们感到高兴的时候,大脑内神经调节物质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血液通畅,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通向皮肤。看起来容光焕发、神釆奕奕充满活力。 如果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闷,会使上皮细胞合成过多的黑色素沉积于皮肤表面,使皮肤变得灰暗无光泽,甚至形成黄褐斑。 忧愁苦闷的情绪还会导致神经衰弱、失眠,影响到皮肤血液供应,使面容憔悴,眼圈发黑。 皮肤过敏也受情绪变化影响。当情绪突然剧变时,神经末梢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 而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引起血管扩张,促使组织胺释放,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7种被坏心情牵连的皮肤病 长期的精神压力常让人难以喘息,有7种皮肤病尤其易被坏心情影响。 痤疮 精神压力会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的分泌,诱发痤疮,还会增加皮损部位的神经肽类物质分泌,加重炎性反应。 斑秃 焦虑、急躁或悲观、情绪敏感的人易发生斑秃。斑秃患者本身的心理状态是发病基础,随着心态的改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也会好转。 特应性皮炎(湿疹) 有研究表明,近67%的患者在发病前及病程中,应激性生活事件较多。压力、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除了遵医嘱外,患者也要重视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紧张。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也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指皮肤因反复搔抓出现的苔藓样变,伴有剧烈或阵发性瘙痒。 除了用药外,患者可考虑精神或行为治疗,打断“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它也是典型的身心性皮肤病,精神紧张是触发、加重疾病的因素之一。 虽然银屑病不能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缓解、控制病情,甚至不再发作。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必要时可接受心理治疗。 白癜风 白癜风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被破坏或黑色素合成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 多项临床观察发现,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与白癜风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情绪可加重病情,而病情加重后持久不愈,又会反过来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轻者仅累及皮肤,出现面部蝶形红斑,重者累及多脏器,甚至危及生命。 情绪刺激是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之一。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在幼年时期曾有明显的情绪低落,或发病前有明显的人际危机。 皮肤科医生给出的预防建议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让汗腺分泌、皮肤微血管舒缩及毛发营养出问题。要想免遭皮肤疾病影响,生活中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皮肤科医生对此给出预防建议。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等。 增加户外运动 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注意心理调节,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注意室内卫生 病毒流行的季节,还要注意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病毒疹患者注意隔离消毒 家有病毒疹(以全身起红疹、发烧为主要表现)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合理服用抗病毒药,并对其所用的物品、房间等进行消毒。 专家提醒,除了躯体痛苦,不少患者因外表受损或异样眼光而自卑,陷入坏情绪和皮肤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皮肤出问题后,大家一定要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同时,我们也要拒绝偏见与歧视,对患者多一点包容与理解,给患者坚持治疗的动力。 (来源:生命时报) |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何鑫日前,以“新质创新合成未来
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承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