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介 通讯员/尹湘秦 刘源 在株洲,越来越多居民发现,看专家号不必再扎堆往大医院跑了。为破解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我市出台《构建垂直医疗共同体 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的实施方案》,以“垂直医共体”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医疗资源顺畅流动、患者就医更省心。截至目前,株洲已提前建成5个城市医疗集团与10个县域医共体,成功打通分级诊疗关键环节,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就医便利。 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联合门诊)。通讯员供图 城区大医院牵手社区,居民看病不用绕远路 株洲城区五大医疗集团目前已全部建成运转,把大医院和基层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天元区由市中心医院派出专家和技术骨干常驻社区带教;石峰区创新方式,由市二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法人代表;芦淞区枫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给市三三一医院整体管理后,成功升级为二级专科医院;荷塘区推出“流动专家门诊”,让居民在社区就能挂上专家号。省直中医医院也跨区与多家基层机构合作,推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 市中心医院在天元区设立的“联合门诊”深受居民欢迎,由大医院专科医生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坐诊,服务覆盖嵩山路街道、泰山路街道、栗雨街道、马家河街道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群丰镇卫生院、雷打石镇卫生院、三门镇中心卫生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在社区就能直接预约中心医院专家,实现检查、开药“一站式”完成。若需转诊,还可走绿色通道,看病流程大幅简化、更加顺畅。 天元区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以前看专家要请假跑大半天,现在社区就能约到中心医院的专家,检查直接做,药也能开,真是太方便了!” 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联合门诊)。通讯员供图 县域乡镇看病更方便,日间手术在家门口做 不仅在城区,县域的群众也感受到了变化。株洲已建成10个县域医共体,覆盖81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达84.38%,涵盖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最终将构建起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让县域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醴陵市通过“五个一体化”管理,使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省示范;渌口区推行“公卫服务包干”,让慢性病管理更加精准到位;茶陵县开展“个性化”帮扶,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 让人惊喜的是,以往需前往大医院的简单手术,如今在云田镇卫生院就能直接完成。作为省直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成员单位,该院已开展日间手术服务,由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指导或现场出诊的方式参与诊疗。89岁的王奶奶此前因右腿急性蜂窝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就医,经卫生院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病情明显好转,可下床行走了。“真没想到家门口的卫生院能治好这么棘手的病,再也不用来回奔波去大医院了!住院十几天,护士每天两次敷药,还细心换药、帮忙翻身预防压疮,太感谢了!”王奶奶的儿子由衷称赞。 云田镇卫生院的日间手术室。通讯员供图 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省心,检查结果互认省时省钱 株洲还通过信息化手段让看病更加便捷。全市已有2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入市本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其中15家还连通省平台,截至目前已为患者节省重复检查费用超过160万元。 “智慧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让居民拍片结果手机就能查看;5G急救调度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这些措施都让居民看病更方便、更省心。 根据方案,到2026年底,株洲将在现已建成的5个城市医疗集团和10个县域医共体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能力,让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常见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编辑:李毅哲 二审:王建设 三审:高晓燕 |
近期,2025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
8月22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共享健康新未来”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