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做手术,家里人都很支持,医生说做完手术我的病就好了。”7月18日,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房内,53岁的王玉梅(化名)在即将被送往手术室前,露出释然笑容。当天,她接受了历时1.5小时的微创手术,不仅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子宫脱垂难题,更标志着淄博市“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女性盆底健康诊疗大型公益活动实质性救治更进一步。 盆底疾病: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被称为“社交癌”,同时也是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6月19日,淄博市妇女联合会、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主办,桓台县妇女联合会、桓台县妇幼保健院承办的“健康中国·母亲行动”淄博市2025年女性盆底健康诊疗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随着筛查评估工作的完成,活动共为98位女性朋友免费进行了全面的盆底健康筛查,院方数据显示,在已完成的初步筛查中,33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其中3位患者达到手术指征,而王玉梅便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之一。 “检查完了以后,医生跟我说需要进行手术,刚开始还有点忐忑,但是想到医院前前后后检查得这么仔细,医生、护士们都很有耐心,接到住院通知以后我就立刻来了。”病床上,王玉梅在术前采访中讲述了她因子宫脱垂出现排尿困难、行走不适的经历。“不好意思和家里人说,自己偷偷去镇上的医院看过,但不知道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王玉梅回忆道。 早筛早诊守住健康底线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粪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部长、妇科主任张艳红作为王玉梅的主刀医生,详细介绍了其病情:“本次手术患者主要疾病是子宫脱垂,病史2年,目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我们经过查体、辅助检查,综合评估后决定给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该手术微创,保留子宫,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创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子宫能够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症状缓解,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 值得关注的是,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微创诊疗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引领着周边妇科微创技术发展。经过二十余年临床实践与创新突破,目前已实现妇科手术“全微创化”覆盖。在腹腔镜领域,已成熟开展子宫切除、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剥除、不孕症诊疗及各类恶性肿瘤手术;宫腔镜技术则专注于黏膜下肌瘤切除、子宫纵隔切开、内膜息肉剔除、宫腔粘连分解等高精度操作,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介入及海扶微无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尤为突出的是,该中心在盆底重建领域形成技术特色,可常规开展骶骨固定术、侧腹膜悬吊、TVTO等复杂术式,相关技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项,构建起从常规手术到疑难病症的全方位微创诊疗体系。“盆底疾病对女性生活质量影响深远,但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预后。”张艳红特别强调,“我们呼吁广大女性朋友,当出现漏尿、下腹坠胀及阴道内脱出肿物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切莫因‘难言之隐’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构建女性健康守护网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活动,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母亲已经被盆底脱垂困扰了这么久。”7月17日,王玉梅的女儿在手术室外如是说,“因此在得知母亲有机会接受公益手术后,我们都非常的支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母亲恢复健康,也提高了我们对类似疾病的认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对她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此次公益活动不仅为女性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关注自己盆底健康的机会,还为她们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指导,为女性的盆底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女性是家庭的半边天。”桓台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周克水表示,目前医院已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贫困家庭盆底疾病公益筛查和诊治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疾病的诊治,更在于向全社会传递健康的理念和对女性健康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责任所在。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公益服务,扩大受益范围,用专业守护女性健康,用爱心筑牢家庭幸福根基,为建设健康淄博贡献妇幼力量。”周克水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高阳 张震 邹长永 通讯员马嘉艺) |
同一术式、三地执行、异地控制,中英两国三家顶尖外科团队
河北梅奥心血管病医院率先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