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名人养生话食菊

健康新资讯 2022-1-16 12:08 菊花苗景茂 27 0


菊素有延寿客的美誉,除了药用和观赏,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风俗,因为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可用于制作美味佳肴。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又是食疗养生佳品。《神仙传》中有古代朱孺子和康风子食菊成仙的记载,因而菊花素有药膳佳肴、饮中极品的美誉。


我国是一个美食国度,又是菊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或以菊佐餐或饮菊花酒来养生保健,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创造了舌尖上的菊花文化。从屈原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后来陶渊明、李娇、王维、郑板桥等一些大诗人的食菊养生篇章;再看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等,菊之味,食之乐,以白纸黑字清晰地铭记了菊花与国人生活难以分割的关系。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一前278)以菊为餐,他在《离骚》中写下了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而在《楚辞·九章》中所写的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则流露了诗人愿以滋菊作为春日芳香的干粮之意。春兰兮秋菊,长无终兮终在的咏菊佳句,更流露了诗人的爱菊之情。据说,湖北历史名菜菊花财鱼(又叫菊花文鱼”),就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出来的。菊花财鱼以文鱼、财鱼替代黑鱼,是为表示对屈原高尚人格的尊崇。菊花财鱼不仅鱼形似菊,还在鱼盘鱼头上再插一朵色彩鲜艳的菊花,以菊花喷香、耐寒,极形象地隐喻爱国诗人洁身自好、忠诚国家的高风亮节,同时鱼肉之洁白鲜嫩也表达了屈原仁人君子的优秀品格。


用菊花酿酒,汉代时就有了。相传汉武帝时,宫廷中即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仪式。据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记载:菊花初开,与茎叶一同采下,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始熟,称作菊花酒。宋人史铸在他的《白菊集谱》中说,汉俗九日献菊酒,以祓除不祥。饮菊花酒风俗因此流传下来。


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很喜爱食菊花养生,且喜以此食赐近臣。其《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请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他希望钟繇也餐菊,能像屈原那样以菊防老,像彭祖那样餐菊养生。曹丕认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派人送给钟繇一束菊花,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曾采菊东篱,在秋菊有佳色的环境里,渴饮菊花露,饥食菊落英。每当菊花盛开时,诗人常邀亲朋好友一同品味,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陶公还以饮菊花酒为乐,盛赞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曾有记载,陶渊明每次饮酒,必将菊花数瓣置于酒中,有时再加上少许茱萸,谓之其中香醇,自得其味,且有祛病延年之功效。自从陶渊明赞菊之后,菊花被称为花之隐逸者,被人们称为花中隐士,陶公也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被后人誉之为菊花花神


唐代菊花酒被列为官廷饮膳。唐玄宗时的社会名流饮中八仙的其中一位担任过左相的李适之,《唐书》其传记写:凡天子飨会游豫,惟宰相学士得从,秋登慈恩寺,献菊花酒称寿。说到吃菊花,唐朝的陆龟蒙吃出了名。他家住荒郊野外,房前屋后空地宽敞,便种了许多枸杞和菊花。春天,嫩苗恣肥,就采来当下酒菜;夏天,枝叶老梗,不好吃了,他仍督促儿孙去采摘,简直是食菊上瘾了。后来因此写成一篇《杞菊赋》。唐代诗圣杜甫喜欢在重阳佳节品饮菊花酒,他在《九日登城诗》中云: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黄花酒是菊花酒的别称。诗人在这人共菊花醉重阳的时节,道出了菊花的延年之功。唐时,市面上就有菊花糕卖。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正是写食菊的乐趣。


菊花入茶,虽不比菊花酒那样古老,但也堪称源远流长。唐代学者陆羽著有《茶经》,他是一位品茗行家,僧人皎然有诗《九日与陆羽饮茶》,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看来菊花酒已很普及,被称作俗人的口味,而饮菊花茶则是高人雅士的兴致。



宋代文豪苏东坡是文坛上的美食家,对餐菊情有独钟,写道:常食杞菊,夏及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食菊之好尽在字里行间。何谓西河、南阳之寿?西河: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卫人。晚居西河,魏文侯师之。盖年百岁(见清梁玉绳《汉书·人寿考》卷三)。南阳之寿:《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馀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馀,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又,盛弘之《荆州记》亦日:郦县菊水。太尉胡广,久患风赢,恒汲引此水,后疾遂寥,年近百岁。苏东坡以枸杞、菊花为食,想象也非常乐观:我现在以杞菊为食,春天吃它的苗,夏天吃它的叶子,秋天吃它的花和果实,冬天吃它的根,说不定我还能像子夏和南阳地方的人那长寿呢!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的诗句。郑板桥的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描写的就是古代郦县一带饮菊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事。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宋代诗人杨万里亦重菊花,既饮菊花酒,而且喜食菊花瓣。有诗为证:但捋青蕊浮新酒,何必黄金铸小钱。半醉嚼香霜月底,一枝却老鬓丝边。饮菊花酒在宋元已盛行。宋·王十朋《九日寄昌龄弟》诗之三:此日黄花酒,深期酌弟兄。元.丁复《九月一日游昭亭》诗: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


明代文学家高濂精通养生保健之道,对食用菊花颇有一番见解,他在《遵生八笺》中云:菊花粥,用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一语道破了食菊花粥的妙处。



清代慈禧太后嗜食菊花,常以菊花入鸡汤烫了吃,她对菊花火锅更是情有独钟。据《清官慈禧医案》记载:慈禧多年患目疾和一些兼有眼目证候的内伤杂证,在她的处方中,菊花用得很多,且常作为主药。此菜肴主要用于太后的头目昏、眼干涩等症状。每当深秋菊花盛开,慈禧太后就喜欢采摘菊花瓣制菜食用。御膳房将火锅内兑入鸡汤,煮沸,再取白菊花瓣洗净,撕成丝撒入锅中。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烫熟,蘸汁食用。鲜鱼和鲜肉片本来已够鲜美,再加上菊花所透出的那股清香,便分外可口。


菊花可鲜食、干食、熟食、蒸食、煮食、炒食,可凉拌,可做馅。例如,菊花羹、菊花肉、菊花粥、菊花饺、菊花鲤鱼、菊花鱼丸、菊花火锅、菊花爆鸡丝、菊花鱼头豆腐煲等。还有经久不衰的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真好!供人观赏以大饱眼福,供人食用还能大饱口福。菊花虽品种很多,但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健康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健康行业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9|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9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