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9月20日报道:日前,“科学用药 健康减重”蓝皮书科普沙龙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围绕《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旨在通过专业分享与互动体验,提升公众对肥胖症的科学认知,普及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知识,助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世界肥胖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5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41%体重超标(按BMI≥25kg/㎡),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按BMI≥30kg/㎡)。预测至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04亿。如果按照中国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kg/㎡和28kg/㎡),这些数字会更高。 作为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卢列盛教授结合蓝皮书基于2076份真实调查数据的分析,分享了《肥胖症的健康风险与公众认知现状》。他指出:“蓝皮书数据显示,公众对肥胖的认知普遍不足,近半数受访者(42.39%)认为自己仅‘微胖’,而实际BMI≥24kg/㎡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中,37.07%未能正确评估健康风险。肥胖不仅是外形问题,更是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200余种并发症的元凶,位列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因素。”卢教授呼吁,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体重管理观念,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遏制2030年超重/肥胖率可能高达70.5%的趋势。 参会者现场测算腰围和BMI(身体质量指数),并通过专家指导理解蓝皮书推荐的医学减重方案,探索个性化减重路径。专家现场解答疑问,帮助参会者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并制定合理目标。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科主任卜乐教授详细解读蓝皮书核心内容,分享《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的综合策略》。她表示:“蓝皮书调查显示,公众对减重药物的态度两极化,部分人盲目追求快速减肥,忽视饮食与运动的基础作用;另有部分人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抗拒治疗,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科学减重需结合医学营养治疗(MNT)、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减重药物,如GLP-1RA类药物。”卜教授强调,肥胖管理需多学科协作,包括营养学、内分泌学和心理学支持,同时警惕短视频平台上的虚假减肥信息,倡导通过定期健康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实现长期体重控制。通过科学用药讲解及开放式讨论,参会者与专家围绕蓝皮书中的减重方案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科学用药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相结合,现场反响热烈。 作为蓝皮书的实践活动,本次沙龙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将蓝皮书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公众可理解、可操作的健康管理实践。专家指出,作为处方药,当下十分“热门”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适应症、禁忌症和用法、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非适用人群不应擅自用药,用药的患者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规范使用。 活动通过专业分享与互动体验,帮助参会者深入理解肥胖症的危害,掌握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的方法。参会者纷纷表示,沙龙内容既有科学深度又贴近生活,极具启发性。 |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盛锐通讯员陈佳楠9月18日,拱墅区卫生健
9月13日上午,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