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今天(8月9日)发布,我国自主培育的“华西牛”品种,成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这将大大降低我国肉牛核心种源的对外依存度,增强牛肉供给能力。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路培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牛遗传育种团队历时40余年,最终育成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已经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与国际同类型肉牛品种相比,“华西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张路培:华西牛新品种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综合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屠宰率能够达到62.39%,净肉率可达到53.95%,大大降低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的对外依存度。 据介绍,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约698万吨,消费量达9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品种是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受制于优秀种牛短缺,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70%左右依赖进口。据张路培介绍,他们团队将常规育种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相结合,提升了育种效率,未来将解决肉牛品种的供种问题。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 秦玉昌:预计到今年年底,可提供进站采精公牛200头左右,到2027年,每年提供优秀种公牛将达到500头以上,自主供种率将达到80%,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肉牛新品种实现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 新品种是如何选育而成,它对于养殖户乃至畜牧业又有哪些改变和提升呢?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养殖户王金强从2004年参与华西牛育种,并对牛群建了详细的系谱档案。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 李俊雅:我们利用蒙古牛、三河牛、夏洛莱牛和西门塔尔牛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创新和持续选育,培育了肉牛新品种华西牛。 李俊雅介绍,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华西牛育种群规模不断扩大,从2003年与乌拉盖管理区15家养殖户合作开始,到2022年,全国华西牛核心群场户达到41家,联合育种企业总数达60余家,形成了华西牛联合育种模式。目前,华西牛核心群总数达4200余头,繁殖群体2.5万头。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肉牛养殖户 王金强:现在,华西牛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了,小公牛、小母牛单价平均两万元以上,去年总收入在一百万元左右。 据介绍,华西牛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550公斤以上,平均育肥期日增重1.36公斤,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应面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既适应全国的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华西牛新品种的培育成功,高效率实现了草原畜牧业的提质增效。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 孙永慧) |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何清泉为提高社区中老年人对脑卒中疾病
我省2025年体重管理年启动多地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服务群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