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郭成宇在2022年全国“两会”建议,要大力发展豆奶等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 该话题在微博引发热议,截至目前,已有超1.4亿阅读次数,5.6万讨论次数。“豆奶”为何受到如此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郑奎城给出答案。 两会代表倡导豆奶等植物蛋白食品消费 郑奎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营养不均衡正成为居民膳食营养改善中的突出难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大豆类、水果等摄入普遍不足等膳食不平衡问题“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摄入。” 作为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完全蛋白质,大豆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高纤维。公开资料显示,大豆蛋白是日常补充植物蛋白的不二之选,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组成相近,必须氨基酸含量也非常丰富,基因结构也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据悉,适量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郑奎城着重强调,应积极倡导“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双蛋白”均衡饮食理念,增强豆奶等优质植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推广。 与动物蛋白相比,大豆蛋白具备不可比拟的优点,比如不含胆固醇、含有更多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植物营养成分等,但国人对大豆蛋白等优质植物蛋白的认知与摄入均存在不足。数据显示,约40%左右的成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郭成宇建议,积极持续面向公众普及大豆蛋白的摄入标准、现状和必要性,倡导豆奶等大豆蛋白产品的常态消费,助力矫正国人膳食营养失衡的问题。 龙头企业豆本豆助力大豆蛋白产业升级 事实上,我国消费者对豆奶等植物蛋白产品认知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产业化发展的滞后。可喜的是,近些年,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力,其产业化发展已步入正轨。 如何将我国豆奶行业做大做强?郭成宇建议,通过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带动大豆全产业链升级。郭成宇表示,国内像豆本豆等企业,其产品能够在加工技术、种植规范、质量标准、包装要求以及消费引领等方面向国际化靠拢,进而提高豆奶以及豆制品的品牌力。 目前从上游的大豆种植、加工和终端消费,豆本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提高了豆奶的安全和品质,同时也反向推动了上游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大豆营养,豆本豆在石磨破壁、原浆提纯、分子乳化、无菌锁真等四大先进核心工艺提供创新力保障,实现了对于传统豆奶产业的升级。 据了解,2017年,豆本豆通过产品创新,在保证无添加的情况下,把每100ml豆奶的蛋白含量做到了4.0克,这不仅突破了豆奶行业的技术壁垒,同时其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市面上诸多高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2018年下半年开始,豆本豆逐渐丰富产品线、完善产品矩阵,相继推出了黑豆奶、坚果豆奶、芝麻豆奶、燕麦豆奶等,不断拉高豆奶行业标准和产品创新的上限;2021年底,豆本豆推出高端豆奶产品“豆本豆有机全豆奶”,选取优质有机原料,采用最先进的全豆生产工艺,在无添加的情况下,保留了更多大豆原生膳食纤维、植物蛋白和γ-氨基丁酸,引领了豆奶品类的持续创新。 郑奎城表示,大豆蛋白产品还面临产品名称标识、产品质量标准不清晰,原有产品分类不符合现如今营养均衡要求等系列问题,因此“完善和提升豆奶等植物蛋白食品标准,促进豆奶消费普及”成了重要任务。郭成宇也提议,要完善豆奶国家标准,科学引导大豆蛋白食品消费。 当前,以豆本豆为代表的企业为建立豆奶行业新国标提供了重要参考。据悉,豆本豆已经参与制定《全豆豆奶及全豆豆奶饮料》团体标准,力图使豆奶等植物蛋白饮品在产品质量、标准、分类上更加符合营养均衡要求,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更健康的大豆蛋白产品,助力国民膳食营养均衡。 |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何清泉为提高社区中老年人对脑卒中疾病
我省2025年体重管理年启动多地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服务群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