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远程多学科会诊(MDT)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展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病理科、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负责人及部分医务人员参加。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以李时悦院长为代表的7位专家进行“隔空问诊”,渝东南11个区县的呼吸科医师在线参与学习。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专家远程会诊视频画面 肿瘤复发,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根治? 远程会诊第一例患者为15岁青年,诊断为右亚隆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8月前曾在重庆市某医院行纤支镜下介入治疗,本次入院时复查胸部CT及支气管镜提示肿瘤复发。 如何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呼吸介入+内科综合治疗,还是外科根治性手术? ▲卢安静医师汇报病史 在卢安静主管医师汇报病史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廖秀清作了简要补充。 ▲病理科刘主任解读病理 随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病理科主任刘定云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以及生物特征作了介绍,他提示该病是一个良性肿瘤,但具有恶性的特征,且部分患者有靶向治疗的指征,如果采取呼吸介入联合内科保守治疗,是否在术前或术后服用靶向药物?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李时悦院长的主持下,由放射科陈淮主任读片,病理科顾莹莹教授进行补充,赞同刘定云主任的观点,鉴于此病易复发的特点,故趋向于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 肿瘤科林心情主任提出,因病人病理免疫组化ALK阳性,同时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认为此病人可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服用ALK阳性的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然后进行手术治疗。 而胸外科崔飞主任考虑因克唑替尼可导致肿瘤及周边纤维化,从而增加手术的难度,故建议直接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右亚隆突及右上叶切除,并在右中间干支气管及右主支气管行袖状吻合。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外心科副主任罗富超和崔飞主任在此点上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对手术的方式达成了共识。 最后李时悦院长总结,同意对此例15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直接外科根治性切除。 左肺阻塞性肺炎,支架换还是不换? 第二例患者为长期左主支气管软化导致左肺阻塞性肺炎,由于感染严重导致呼吸衰竭,曾一度机械通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以及左主支气管金属网状支架植入等处理,目前患者顺利脱机。 此次会诊,在于商论金属网状支架的植入时间能否长久?是否需要更换为硅酮支架? 在陶韬主管医师汇报病史结束后,广州呼研院放射科陈淮主任读片,“5年前此病人即出现左主支气管狭窄及左肺阻塞性肺炎,提示该患者病程较长,结合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考虑陈旧性肺结核、毁损肺、支气管结核导致支气管狭窄可能性大。” 感染科程璘令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患者目前主要的矛盾仍是感染的问题,虽然经过治疗感染减轻,但病人目前感染并未得到完全控制,表现为脓痰、血象高,以及影像学残留较多的病灶,结合该患者当前的病原学结果,同意肺炎克雷伯菌(肺克)为首要的病原菌,但考虑肺克为KPC的表型,故建议首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需兼顾厌氧菌以及曲霉菌。 李时悦院长作最后总结,表示同意上述专家的观点,也肯定了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及时进行支架植入的处理方式,指出支架的植入是当前患者治疗有效的关键一步,后续如病人感染得到进一步控制,鉴于金属网状支架容易产生肉芽,寿命较短的特点,建议后期更换为覆膜的金属支架,而硅酮支架则不作为首选。 据悉,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合作已有5年,并多次开展疑难病例和危重症患者的远程MDT,打通患者“生命线”。 廖秀清主任表示,远程会诊中心平台搭建非常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帮助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解决了疑难、危急问题等,加强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渝东南呼吸团队的整体水平。期待今后有更多机会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各位专家合作、交流,促进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图/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何清泉为提高社区中老年人对脑卒中疾病
我省2025年体重管理年启动多地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服务群众健